单位概况

计划总结

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6/01 15:41

2020年,科技转化中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吴超仲副校长的组织指挥下,持续深化横向科研供给侧改革,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并获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科技转化中心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学校党委的有关决策部署,疫情期间共计7名党员下沉社区,勇敢逆行,积极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12人次;严格落实党支部会议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24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和管理情况的归档工作,将收缴党费作为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的重要措施;组织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2次,激励师生“爱校荣校勇担当,向着卓越再出发”;开展支部书记讲授战“疫”专题微党课活动,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力争完成年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目标任务打下思想基础;科技转化中心主要领导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共武汉理工大学关于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等主题讲党课4;认真落实巡视整改任务,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共梳理职责及办事流程102条,上墙各类制度和办事流程12项,将相关办事流程、表格上网69条(项),做到业务办理一目了然、简洁直观,为师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横向科研项目情况。2020年新立项横向科技项目1545项,合同经费为69021万元;横向科技项目到款44421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700万元,涨幅1.58 %;新立项百万级及以上横向科技项目124项,合同经费为37784万元;百万级及以上横向科技项目到款17147万元,到款占比38.6%;新立项千万级横向科技项目4项,合同经费为10530万元。

2.持续推进校外科技合作平台管理及体系建设。2020年新增校外科技合作平台共31个,包括校地科技合作平台8个和校企科技合作平台23个,形成了“区域战略合作+校地科技合作平台共建+校企科技合作平台共建+科技项目合作”的立体化网状体系。上半年首次完成13个校外研究院2019年度工作考核,年底已启动2020年度校外研究院考核工作,试行校地科技合作平台负责人年度述职报告,进一步规范校外研究院管理与运行;实行校地科技合作平台季度工作简报制度,已编制3期工作简报,为校地科技合作平台的经验交流提供互学互鉴平台,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平台高质量发展。

3.创新科技合作对接工作方式。启动“重点产学研信息全周期跟踪机制”,通过对学校产学研活动信息的多元化采集整合,建立产学研信息全周期跟踪机制,形成产学研活动信息闭环,实现有效信息的快捷获取与科学分析,为学校组织策划各类重大项目提供关键决策依据;组织线上线下对接活动290余场次( 6500余人次参与、对接各类企事业单位980余家、对接技术需求1900余项),推进百名教授专家佛山行、襄阳行、地方名企理工行等科技合作精准对接活动,与咸宁市、荆门市科技局等开展武汉理工大学专场科技合作对接会,形成了一批合作项目;规范了24个教学科研单位横向科技宣传演示PPT文稿941页,图片350余张;组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面向37个横向科研重点教授团队开展“点对点”贴身服务,重点开展科技成果征集、技术需求推介、项目培育等工作。

4.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内涵式发展。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申请专利2093件,授权专利128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首次突破千件,达到1015件;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705件,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34件;培育形成高价值专利包50项,组织申报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项目9项,武汉市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5项;组织申报中国专利奖2项;申报第一届湖北省专利奖11项,其中3项进入终审答辩,获金奖项目1项、银奖项目2项(已公示结束)。

5.持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转化科技成果131项,合同金额1.24亿元,其中现金转让、许可117项,合同金额7124万元,作价投资14项,作价金额5250万元;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策划和业务指导,推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成立4家公司,引入社会资本2.1亿元;深入各学院深度挖掘200余项具有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积极对接20余家投融资机构和大型企业,组织承办武汉市、洪山区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3场,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予以专题报道;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负责人代表座谈会,深化对94个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的成果宣传、资本对接和跟踪指导,探索科技成果多元精准转化的方法路径;持续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组织起草《武汉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6.校企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召开10次校企改革工作例会,2次校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改革难题,推动改革工作落实;多次修订校企改革方案,确定保留管理企业17家;校企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工作专班人员多方协调、合力推进,先后多次赴深圳、海南、河南等地,与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协调办理企业注销事宜;依法依规采取脱钩剥离、清理关闭等多种方式,对列入改革的124家企业进行处置,截止目前已完成92家企业的改革,完成率为74%,实现股权转让收入4500万元,并妥善处理了事业资产和人员安置工作,未发生资产、债务等法律纠纷和涉税问题,保证了校企改革与企业的发展稳定,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产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

7.经营性资产管理富有成效。召开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会议10次,审议议题35项,有力促进了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管理;截止11月底,校属企业产值达12.9亿元、销售收入达11.4亿元,创利税2亿元;制定《关于加强对学校直管企业监管的若干意见》,推进学校直管企业法制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科学的监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完成学校直管企业2019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共向学校财务上交利润370.8万元;完成校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备案项目11个;申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备案项目4个,学校以无形资产对产业集团公司增资5200万元;完成校属企业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年度预算申报和收缴工作,以及上报教育部、财政部下达的各类报表;学校直管企业共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300万元,支持学校疫情防疫工作。

8.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了《武汉理工大学校外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考核暂行办法》《武汉理工大学技术合同管理办法》《武汉理工大学横向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科研工作“放、管、服”工作要求;修订了《武汉理工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经资委运行和决策机制;结合机构调整,完善了科技转化中心工作手册,梳理并更新了各科室工作职责及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标准化工作模式。

9.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制定了科技转化中心“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起草了科技转化协同运营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推动专利/软著管理系统升级,实现了专利/软著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在“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横向科技项目相关文件申请审批”服务事项,完成横向科技合同管理系统信息化项目立项,启动系统建设工作;完成科技转化中心微信公众号建设工作,拓宽科技成果宣传推介及技术需求征集渠道。

10.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要求,科技转化中心及时做好疫情防控日报告、信息摸排统计、复工体检等各类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报送,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复工返校工作方案;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办理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相关业务的通知》,在全面落实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部署的前提下,做好服务师生工作。

三、特色工作

    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和“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首次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申报建设工作,我校顺利入选首批30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是湖北省唯一“示范高校”;20204月,教育部启动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我校顺利获批;在由部门奖升级为省政府奖后,首届湖北专利奖评审中,我校荣获一项金奖两项银奖的好成绩(已公示结束)

科技转化中心归口负责学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按照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要求,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学校成立校长任主任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的全链条管理服务体系,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制定修订了知识产权管理、专兼职岗位设置、资产管理、科研管理、人事职称和人才培养等有关制度,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建设知识产权专兼职队伍,设置知识产权专员,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基金,构建以校外研究院为依托、面向“三大行业”的运营网络,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聘请律师事务所提供合同知识产权条款审查、维权和风险防控服务,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条件保障。学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提升,运用效益快速增长,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在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和各有关单位的协同配合下,整合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及理论研究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鲜明的“武汉理工特色”。